觀“授、說、評”活動有感暨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
有人說教師是“平等中的首席”,作為“平等中的首席”,教師更應該承擔起組織者、引導者、參與者的責任。課堂學習的主體是學生,我們不能越俎代庖。那么,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活動化的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呢?我想,7位青年教師為我們做了完美的詮釋,他們不一樣的課程,不一樣的精彩。
一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,引導學生主動學習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。“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,而在于鼓勵和喚醒。”喜歡動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,他們能說出各種動物的名稱,喜歡聆聽動物的故事,玩動物玩具。他們那生動有趣的形象深深吸引著每一個孩子。順應孩子的熱愛和興趣,《有趣的動物園》讓學生在游戲中輕輕松松的學習生活中的語文,寓教于樂,通過一系列游戲活動,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語文課堂的趣味性。與此同時,孩子們知道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,我們應該保護動物,達到了積極的情感體驗。
二、游戲是學生的基本活動形式,是促進學生獲得最佳發展的一種途徑。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,愛玩是兒童的天性。這是由游戲的性質決定的——趣味性強、具有挑戰性等。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,好奇心驅使他們去注視、觀察、擺弄、發現、探索并了解周圍的事物和環境,而游戲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實踐的環境。《我的小腳》通過游戲摸一摸、聞一聞、走一走、跳一跳、跑一跑、踩一踩等一系列活動,讓學生初步認識了解了自己的腳。活動中學生學得開心,玩得開心,同時培養學生講衛生的良好習慣。《好看的蔬菜》首先創設情景,把課堂演繹成菜市場,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。接著通過圖片和實物,了解幾種蔬菜的主要特征,初步增進學生的觀察能力、語言表達能力。最后實踐操作、親身體驗,通過游戲買菜,讓學生學會如何購物。
三、教師多加鼓勵,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。對其點滴進步,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,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并以各種形式,如一個眼神、一個動作、一句話給予表揚。適當的鼓勵能支持學生自我挑戰成功,使學生獲得成就感。個訓課《龜兔賽跑》通過學生熟悉的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,一方面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,同時在教學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角色體驗感。再通過一定的音樂渲染、語言的描繪、道具的運用,又能激發學生模仿的興趣。結合這個故事本身蘊含的意義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、世界觀、價值觀。讓學生通過此次活動懂得驕傲使人落后,虛心使人進步的道理。
教育是一門藝術,藝術就應該追求完美。用一顆靈動的心去感應,用一雙智慧的眼去捕捉,用“蹲下來、走進去”的育人情懷引領學生觸摸教學的精彩。“問渠哪得清如許?唯有源頭活水來。”只要我們想方設法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,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。變“要我學”為“我要學”,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會充滿生機和活力,這樣的課堂輕松自在,沒有煩惱,沒有憂愁,真正做到了“海闊憑魚躍,天高任鳥飛。”
分享到: